“擰水分”、全覆蓋、建“黑名單”一個不能少
首頁 〉“擰水分”、全覆蓋、建“黑名單”一個不能少
“擰水分”、全覆蓋、建“黑名單”一個不能少
16/04.2016
3234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環保部門正加強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控制建設、運行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的完善落實和監督檢查。
環境治理重“查”更要重“治”。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等專家建議,環保部門對監測數據造假必須持“零容忍”態度,除了強化執法力度,落實監管職責,還應探索運營方式、市場退出機制等創新手段使造假無處遁形。
2016年,環保部將全面落實隨機抽查和抽查督查制度,省級環保部門對國家和省級重點監控企業的現場抽查督查要實現“全覆蓋”。
據悉,“十三五”期間,環保部將適度上收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實權,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測系統,為保障監測數據質量、實現監測與監管執法聯動提供重要支撐。同時,推動地方黨委政府落實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環境治理質量的主體責任。
記者采訪了解到,山東啟動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改革,采取環境質量考核“上收一級”,污染源管理“下放一級”,在監測機制上,實行“轉讓-經營(TO)”管理模式,即第三方監測,“擰干”水分,取得一定效果。
“環保監測數據的實時公開是一切監督、監管、處罰的根本,公開才有監督、公開才能讓造假行為更容易被識別。”馬軍建議,當前,應盡快督促尚未進行實時公開的地方開展此項工作,結合各種社會組織的監測數據,讓公眾享有充分的信息知情權,讓公眾監督成為“雪亮的眼睛”,讓環境執法利器“不卷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