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監測網數據弄虛作假,環保部將加強環保監控督查
首頁 〉空氣監測網數據弄虛作假,環保部將加強環保監控督查
空氣監測網數據弄虛作假,環保部將加強環保監控督查
16/04.2016
1944
排水口“吐”著臟水,煙囪冒著黑煙,在線監測設備卻顯示達標排放。監測軟件“動手腳”、空氣樣本作弊、人為設定污染上限??環境數據造假令百姓深惡痛絕。
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環保法明確對數據造假“明正典刑”。1年里2658起監測數據造假案例被環保部門“揪出”,17個省區市對發現的問題立案78起。
環境治理須有鐵腕,唯有嚴守監測工作底線,才能確保數據真實準確。隨著新環保法等一系列嚴法新規的實施,碧水藍天的宜居環境將不僅僅是一張藍圖。
治污力度在加大,一些地方和企業卻偏偏動起歪腦筋,有的百姓反映感受與數據“有距離”。
準確的監測數據是正確實施環境治理決策的基礎,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是環保部門嚴厲打擊的重點對象。去年,全國共發現2658家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存在不正常運行、超標排放、弄虛作假等問題,17個省區市對發現的問題立案78起。環保部通報15起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及數據弄虛作假典型案例。
——破壞自動監控設施采樣管線、擅自更改自動監測設施。例如,廣東東莞市長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存在出水流量計和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弄虛作假、私設暗管投放自來水稀釋水樣干擾人工采樣監測等多種違法行為。按該廠提供的2012年至2015年7月污水處理量推算,該廠非法騙取污水處理費用達近2000萬元。
——在“特定”樣本中檢測,偷梁換柱。環保執法人員在北京市通州區漷縣污水處理廠現場暗查時發現,該企業在線監測設備未從出水口取樣,而取自于外置的兩個盛水塑料桶,在線監測數據造假,超標排放污染物。
——“污染大戶”人一來就停擺,人一走就運轉。“我們在河北暗訪一家企業時,發現兩個煙囪都向外排煙,但第二天明查時,企業則稱部分設施故障,當日停產。”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保證監測數據真實可靠是監測工作的底線,絕對不能碰,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監測數據質量,確保數據真實準確。”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說。
